對於多數債券投資人來說,投資債券無非是追求較為穩定的固定收益,或是期待較低波動的報酬表現。能夠實現這樣的目標,主要與債券本身的特性與投資策略有關:投資人借錢給發債機構,發債機構定期支付票息,在發債機構不違約的情況下,債券到期時將全數償還票面價值予投資人。

不過,債券市場資產種類繁多,若從信用評等的角度切入,大致可區分為非投資等級債券與投資等級債券這兩大債券類別。其中,非投資等級債券即是過去市場俗稱的高收益債券。投資等級債與非投資等級債能夠提供的收益與報酬,以及其相對應的風險,也是截然不同的。

所謂信用評等,代表是發債人的信用狀況,或發債人支付利息以及到期償還本金的能力。目前市面上有標準普爾、穆迪和惠譽三大信評機構,負責評估發債機構的信用評等。以標準普爾的分類為例,它是依據發債機構的償債能力給予不同的信用評等,除了下表所列的英文字母等級,每個等級中還會再用「+」或「-」作進一步區分,例如BBB+或BB-。穆迪的分類方式也大同小異,只是穆迪在英文字母等級中,是用「1」、「2」及「3」來進一步區分排名,例如Ba1或B3。

標準普爾 穆迪 信用評等涵義
投資等級 AAA Aaa 信貸品質最高,信用風險最低
AA Aa 信貸品質最高,信用風險極低
A A 信貸品質中上,信用風險較低
BBB Baa 信用風險中等
非投資等級 BB Ba 信用風險較高
B B 信用風險高
CCC Caa 信用風險極高
CC Ca 違約可能性高
C
D C 已經違約或通常會違約,且收回本息的機會微乎其微

根據這樣的信評定義,較低的信用評等意味著公司體質可能相對較差,即公司營運狀況與還債能力可能相對較不理想,其發行債券的違約風險較高,也就是發債機構比較有可能出現無法支付票息與償付本金的風險。所以,當這些企業要透過發行債券向市場籌資時,便需要提供較高的票息,作為投資人承擔較多風險的補償。反之,信用評等較高的發債機構,違約風險相對低,所支付的票息便較低。

那麼,投資人需要對違約風險較高的非投資等級債券敬而遠之嗎?其實不盡然。同樣是非投資等級債券,不同信用評等之間的違約風險也有顯著的不同。根據摩根大通統計,2002年至2021年間CCC等級債券平均違約率達到6.3%,同期間B等級債券平均違約率則約為2.2%,而BB等級債券僅有0.4%。因此,在非投資等級債券的範疇中,仍有機會精挑細選出提供較高票息但違約風險較低的投資標的。

非投資等級債券中,仍有較高票息但違約風險較低的標的
2002~2021 年間不同評級債券平均違約率

資料來源: J.P. Morgan。資料日期:2021/12/31。

另外,信評機構也會隨著時間調整個債券的評等,因此債券的信用評等並非固定不變。在非投資等級債券中,有可能出現因信用品質改善而被調升至投資等級的明日之星(Rising Star),其中不乏全球知名品牌,如影音串流平台龍頭Netflix與汽車大廠Ford,都是有機會成為明日之星的非投資等級債券之發債機構*。在投資等級債券中,亦有可能出現因發債機構體質轉差而被降評的墮落天使(Fallen Angel),2020年初從BBB-被降評至BB+的全球食品龍頭Kraft Heinz即是一例。

透過專業經理團隊縝密分析,掌握機會,監控風險

最後,雖然投資單一非投資等級債券存在較高的信用風險,但市場上有許多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,透過專業的投資組合經理多元分散布局於一籃子非投資等級債券,相對有助於分散單一債券違約所造成的損失風險,同時也較能掌握多元的收益來源並提高資本增值的潛在機會。

*資料來源:彭博與聯博;目前信評根據標準普爾、穆迪與惠譽三大信評機構,三者則其低;截至2022/1/31,該兩間企業之信評等級分別為Ba1及BB+。